在3月29日消费杂记专栏看到广东刘钧瑞先生的《书皮何时不再两边卷起来》一文,对他谈到的问题深有同感,碰巧笔者手边就有一本书的书皮卷成筒状。
前些日子逛书店,看到一本名为《脑力体操》的书,上面收集了许多开阔思维的小问题,塑料薄膜压装,看起来挺漂亮的,于是买下来准备暑假回家时送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外甥。书带回宿舍,在有闲空时,我童心乍起也偶尔拿起来翻一翻。不想这一翻不要紧,没过几天,两个封皮就向外翻卷成筒状,令人不由得尴尬莫名:我怎么好意思把这么一个“怪物”作为礼物送给外甥呢?
刘先生在文中还列出了弥补这种缺点的方法,并特别提到多次投稿一些出版部门,建议改进书皮的做法,遗憾的是众多的建议信如泥牛入海毫无回音,“怪物”书仍层出不穷。其实,解决这个问题有个非常简单可行的做法,即在印刷装订时,使得封皮的宽度超过书宽2—5厘米,然后把宽出的部分沿书缘向内折起。这样处理以后,塑封的书皮就再也不会打卷了。笔者现在使用的一套八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封皮,就是这种样式的,效果很好。
从书皮的问题,我又想到了书中预留的空白页码。
我读书有个习惯,总喜欢在书页的边缘随手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,整本书读完,再把印象最深的章节和问题拉个单子,列出有提示作用的几句话,或者记下自己对书的整体评价以及受到的启发。这样做了以后,在日常零散的空闲时间中,就可以随手取过来读一读这些感想,“温故而知新”。显然,这种写读书随感、做提要、及时温习的方法,对于掌握知识是非常有益有效的。
现在书市上出售的书,有的在书的前部,有的在书的后部,甚至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,都预留着一两页、三四页的空白页码,有的还在空白页的顶端印着“读书札记”、“读后感”一类的字样。但是,更多的书却是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内容,翻遍全书也找不到一处较大的空白可以用来写字,似乎是想节约纸张,实际上却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。
因此,笔者也想给出版印刷者提个建议:何妨在书中留几张空白页?